学科是高等学校的基本组成部分,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基础建设,是集学科方向、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建设,是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结合点。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创建中的张仲景医学院位于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所在地——河南省南阳市,肩负着1080万渠首民众对健康生活的美好期待。其前身是创办于1951年的南阳卫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专科,2006年,南阳中医药学校连同原张仲景国医大学(南阳理工学院国医国药系)又相继并入。68年的办学经验,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雄厚的师资力量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医药卫生专门人才。近年来,学校以人体解剖学学科建设为龙头,采取非均衡的发展思路和措施,重点发展基础医学学科建设,在人才梯队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构筑学科优势,努力将人体解剖学学科建设成为“省内先进,国内知名”的特色学科。
一、学科基础建设底蕴丰厚
68年的办学积淀,为学科建设积累了丰厚的底蕴。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学校在人才培养、科研投入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教学设施、实验条件等多方面得到进一步完善。
学校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建有功能齐全的人体生命科学馆,堪称国内一流。一是面积大,86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在国内首屈一指,内含人体解剖学实验实训室46个。二是馆藏教学标本多,达5000余件。三是功能全,有正常人体解剖标本、病理解剖标本、人体寄生虫标本,存放教学用尸体300具。更有国际、国内唯一的艾滋病病理解剖与影像对照标本13套,活检和尸检病理组织分析1100余份,建立了标本和科研资料数据库,成为艾滋病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基地。
人体生命科学馆包含了从遗体捐献、接受、收集,到标本制作的全部流程,真正做到了“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做相融通”。在展现人体形态美的同时,又揭示了人体病理变化过程,无论是从现象到本质,还是从机理探寻到临床实践与创新应用,都很好地满足了“双师型”学科队伍建设的需要,满足了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这些标本都是我校教师经过几代人锲而不舍的努力,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点一滴积淀而成。尤其珍贵的是病理解剖标本,全部来自与学校同时创建、同步成长、相伴发展、相携壮大的第一附属医院。这些标本不仅渗透着我校代代仲景学人“崇仁厚德、恒志精术”的治学精神,更彰显了我校60多年来栉风沐雨的办学历程,和深厚的医学文化积淀,为构建名副其实的“校院一体,医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集教学、科研、科普为一体的人体生命科学馆,被评为河南省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南阳市科普教育基地,“临床应用解剖实验室”被评为南阳市级重点实验室。
学校建有设施完备的遗体捐献接收中心。2014月9-11日,河南省红十字会召开的全省红十字会系统改革创新暨品牌建设推动会期间,全体与会代表参观了我校的人体生命科学馆和遗体捐献接受中心,接受了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红十字宗旨教育,现场体会了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了红十字工作者做好本职工作的热情和做好红十字事业的职业自豪感。河南省红十字会主要领导对我校红十字工作和遗体捐献接受工作给以肯定和赞扬,指示以此平台建立河南省红十字会遗体捐献接收中心bevictor伟德官网接受站,更好地服务社会民生、服务教学科研。
二、学科梯队结构日趋合理
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人体解剖学科现有专业教师2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副高级职称以上占16%;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人、硕士学位教师12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总人数60%;此外,还有特聘及兼职教授2人。学术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学科梯队人员的职称、年龄、学历结构更为合理,学缘结构更为广泛。学科梯队中,范真教授担任中国解剖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荣志教授担任中国解剖学会第十四届理事,兼学术交流与网络信息工作委员会委员秘书、断层影像解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组织工作委员会委员、科技开发与咨询委员会委员、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同时还连续担任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第一、二、三届委员及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关怀与治疗委员会临床影像委员等学术团体职务。 “人体解剖学教学团队”被评为2009年度河南省优秀教学团队。
三、学科研究方向更加明确
科学研究的本质是创新,在学科建设中起到先导作用。通过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有效的推进措施,追踪学科发展趋势与研究动态,努力提高科研水平。
在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方向,新生儿系列护理应用解剖学研究填补国内多项空白,其中“新生儿中心静脉穿刺应用解剖学研究”为河南省科技进步成果、南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脑室造瘘术手术入路的定位研究”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尤其是在艾滋病影像解剖研究方向,收集整理3000例以上艾滋病影像资料,接受艾滋病捐献者遗体13具用于研究,完成三维断层标本200余件的制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与影像学、病理学对照研究工作,活检和尸检病理组织分析1100余份,建立了标本和科研资料数据库。参与中英文《艾滋病影像学与解剖、病理对照图谱》、《实用艾滋病影像学》等6部专著的撰写工作,为国际首次建立“艾滋病影像学”奠定了解剖学与病理学基础。其中,“儿童艾滋病合并症影像学与解剖学、病理学对照研究”为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艾滋病影像学与病理解剖学基础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在人类学研究方向,“围绝经期妇女体成分分析与其骨质疏松风险的相关研究”为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与大连医科大学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回族群体身体成分的生物电阻抗分析法研究”测量大数据已经突破4000例,以此研究数据为基础撰写的论文,已指导2名硕士研究生顺利通过答辩,发表论文10多,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会有更大的突破与收获。
四、人才培养工作独辟蹊径
人体解剖学科是医学学科的基础,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基础宽厚、专业知识新颖,具有创新、开发、设计、研究能力的医药卫生专门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化人体解剖学科理论基础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参与尸体解剖实践和标本的制作,既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又为各专业学生今后从事医学及医学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医学影像专业中率先开设集“系统解剖学、X线解剖学与断层影像解剖学为一体”的《医学影像解剖学》,主编的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相继出版,并被评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河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该课程先后被评为2009年度河南省精品课程、2015年度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并再度立项建设为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2017年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此为基础的“医学影像专业课程综合改革与实践”获得河南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将艾滋病影像学与病理解剖基础研究的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实践中,在出版《艾滋病影像学与解剖病理对照图谱》等6部专著的基础上,创立《艾滋病影像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并应用在教学实践中,使我校学生在艾滋病影像学诊断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五、学术交流影响不断扩大
通过创办专业学术网站,举办各层次学术会议和培训班,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我校讲学等措施,不断扩大学术交流的广度与深度。
2003年以来,我校刘荣志教授创办了国内唯一以“中国”冠名的专业解剖学学术网站——“中国解剖网”(工信部备案号:豫ICP备05007012号),开创了学术交流的新局面。中国解剖网的成功运行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彰显了学校该学科的实力。鉴于此,中国解剖学会决定由我校为中国解剖学会创办官方网站——中国解剖学会网(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8002354号),为我国解剖学科发展和学术交流的国际化、信息化做出杰出贡献。因而,中国解剖学会将学术交流与网络信息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及学会网站办公室设在我校。
近年来,学校成功举办中国解剖学会常务理事会会议等重要学术会议,承办第十七届全国断层影像解剖学学习班等全国性的培训班,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同行、临床医生、放射医师等到校交流学习,我校解剖教研室刘荣志教授、放射教研室蒋烈夫教授分别为学习班授课或带教。
南阳是医圣张仲景故里,是中医药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积淀丰厚,中医药资源丰富。以我校水针刀解剖教研室吴汉卿教授为首,将南阳张仲景医圣祠内“清朝年间刀针”与现代水针疗法有机结合,融中西医针法于一体,发明了中医筋骨针法与水针刀疗法为主的中医微创疗法,是对中医药针灸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为此而创建了“中医微创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被确定为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截至目前,该中心已经连续联合举办600多期中医筋骨三针法与水针刀技术培训班,其中,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水针刀解剖教研室承担了绝大多数的尸体解剖研修班的教学任务。培训包含来自台湾地区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海内外地区或国家的学员2万多人次。
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进一步提高中医微创针法,在国际上的推广应用,更好地造福于全人类的健康事业;由河南南阳水针刀新针法研究院、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发起,与世界多个国家,进行中医筋骨三针疗法、中医医疗水针刀技术的联合推广培训,推动中医药“一带一路”的实施。
学校还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访学、考察。先后有包括美国、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内的境内外专家、学者千人次,极大地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共享,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已凸显出该学科在医学教育、医疗、科研领域的带动与辐射作用。
今后,学校将继续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发挥人体生命科学馆的载体功能,遗体捐献中心的支撑功能,“双网”运行的服务功能,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